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首页 > 市级 > 大湾区 > 要闻> 正文

钟南山院士指导 赵金存团队成功构建国际上首个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

编辑: 邹舒云来源: 央广网2020-06-15 09:15:59

  赵金存教授。(央广网发 广州市新闻办供图)

  央广网广州6月12日消息(记者周羽廖开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2日)上午举办第125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指导的赵金存团队宣布其成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

  新闻发布会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表示,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团队与其他四个团队合作,成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这个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新冠治疗药物效果评价、疫苗效果测试及新冠致病机制等多方面研究。

  赵金存:“在钟院士的指导下,我们广医附一医院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实是我本人的团队,还有包括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安全三级实验室,广州再生医学和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等多个团队,成功构建了国际首个非转基因的新冠肺炎的动物模型,这个动物模型的构建成功地缓解了我国在药物评价、疫苗研发,还有诊疗方案评估方向上的短板,也缓解了我国新冠动物模型不足的瓶颈。研究在昨天,也就是6月10号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也就是《Cell》上。”

  赵金存介绍说,虽然我国新冠病毒毒株已分离,但由于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研究的动物模型保有量有限等因素,疫情早期,对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还是遇到了困难:“因为在疫情早期,其实我们广州在2月初就已经分离了毒株,但是由于原来的、人的受体的转基因老鼠,虽然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的动物模型,但是它的保种量是有限的,而且也是需要长时间的一个繁殖,所以给我国包括诊疗方案、疫苗和药物的筛选,以及后期的新冠肺炎治病机制研究,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困难。”

  赵金存等团队利用腺病毒载体,成功解决上述科学难题,建立国际上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小鼠在感染后,肺脏中可检测到高滴度新冠病毒,并出现体重下降、肺脏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类似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病理表现。

  “我们团队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来表达人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受体,并且通过转导的方式,转导到小鼠的肺部,让小鼠可以对新冠病毒易感。”赵金存解释说,“然后我们运用这个模型去评估后期的疫苗药物,还有我们的诊疗方案,并且这个病毒也是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一个适应性。我们发现其实小鼠在感染了之后,出现了类似新冠肺炎病人的一些临床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团队利用此小鼠模型评价了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浆和瑞德西韦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给予血浆治疗和药物组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都明显降低,而且病理损伤减轻。相比传统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此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具有构建周期短、不需要特殊繁育、技术方法简单、易于重复、适宜大规模推广等优势。

  “相比于以前的这种转基因小鼠,我们这是非转基因的小鼠,所以它的构建的周期非常短。我们如果是有条件的实验室,他可以在两到三周之内就把这个模型构建完成。这个模型已经给国内的多家单位进行了共享,有力地支撑了我们国家疫情防控、病人救治以及科学研究。”赵金存介绍。